朱永新: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
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
作者|朱永新
来源|朱永新教育观察
读与思(1月30日)
要理解我们与孩子的特殊关系,也许最好借用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美)艾利森.高普尼克著,刘家杰、赵昱坤译,湛庐文化出品,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P14。
这一段文字,也是这本书的主旨。真正理解了这段文字,也就把握了这本书的要义。在高普尼克看来,园丁,是相对于木匠而言的。她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个木匠的活儿,父母和老师扮演的就是木匠的角色。木匠的工作,就是把木材塑造成为最终的产品,“你可以通过查看完成的产品来评估你所做的工作有多好。这是门吗?这把椅子牢固吗?混乱和变异是木匠的敌人,精确和控制是他的盟友。”也就是说,木匠的工作强调的是精确与控制,一切按照流程、工序、标准来进行。但是,人不是木头,人是一个生命体。对于人来说,精确和控制不仅仅不可能,而且会对人造成伤害。现代的教育更像一个照顾花园的活儿,父母和老师扮演的就是园丁的角色。对于园丁来说,“特定计划总是会失败”,花儿不会按照园丁的意志生长和开放,更重要的是,园艺的最大的胜利和欢乐“正来自花园逃离我们的控制之后发生的事:当白色的鹤虱草意外地出现在黑色紫杉树前方的正确位置,当被遗忘的水仙跑到了花园的另一边,在蓝色的勿忘草丛中怒放,当那些本来应该牢牢固定的树荫下的葡萄藤在树丛中长成红色的风暴”的时候,才是园丁最荣耀的时刻。优秀的园丁不是去指定哪一株植物成为最高、最美或最长盛不衰,而是“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以涵养整个生态,其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 的优势和美丽,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弱点和生长困难。”当然,任何比喻总是有缺陷的,我曾经在《致教师》中指出,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也是花儿。作者只是从工作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流程的可控制性与不可控制性,讲述园丁与木匠的不同,提醒我们要尊重生命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注重创造良好的生态,让孩子自由地生长。
作者|朱永新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美)艾利森.高普尼克著,刘家杰、赵昱坤译,湛庐文化出品,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P16。
正因为教育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捏泥人一样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样。高普尼克也坦承,父母和教师就像园艺师一样,也是“危险的,甚至经常令人心碎”,因为每个园丁都体验过最有希望长好的幼苗意外枯萎的痛苦。所以,好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是应该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如何让孩子学会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生存与发展?首先需要让孩子们熟悉不确定的环境,掌握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教育的最严重的缺陷之一,就是用确定性的思维去培养孩子,一切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解决问题只需要记忆,不需要合作,不需要审辨性思维,不需要胆略,不需要毅力,这样的体系自然不可能打造出强健、高适应性和韧性的人才。而项目式学习,强调探究、合作,没有标准答案,是有助于培养这些品质的。我曾经反复强调,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一个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人,虽然不一定有令人羡慕的荣誉、地位和收入,但是他一定能够战胜人生的各种矛盾、困难、挑战甚至灾难,平静坦荡地笑对生活。
虽然孩子们经常认为父母是全能的,无所不知的,但作为父母,我们都不无痛苦的知道。自己完全没有类似神的权利和权威。尽管如此,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关心孩子的每个人,都是人类故事中最令人动容的那一部分的见证人和主角。这使得成为父母本身就充满意义。——(美)艾利森.高普尼克著,刘家杰、赵昱坤译,湛庐文化出品,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P16。
在儿童的眼里,父母往往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存在,就是一个“神”。一直到儿童进了学校,这个“神”的位置才逐步被老师替代。等孩子真正开始自主阅读以后,儿童又逐步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书籍。但是,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千万不能滥用儿童的这种信任,千万不能把自己当做“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母学校”,父母们基本上是自发地按照前辈抚养的经验和家庭教育的传统,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受教育历程与方法。绝大多数父母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在没有拿到“驾驶执照”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上路了。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经常会犯错误,经常会出现忙累感和无能感,有时候甚至会痛苦不堪。这也是现在许多父母出现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但是,作者同时指出,培养孩子,关心孩子,见证和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本身就是“人类故事中最令人动容的那一部分”。帮助孩子从最具依赖性的生物转变为最具自主性的生物,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意义感、非常了不起的事业。所以,父母应该自觉地学习育儿知识,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理论,学一点优秀父母的家教经验,更重要的是,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同学”,呵护他并且与他一起成长。把孩子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生命培养成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本身就是充满意义的旅程。
作者|朱永新
我们作为父母的工作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孩子。相反,我们是要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美)艾利森.高普尼克著,刘家杰、赵昱坤译,湛庐文化出品,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P16-17。
这是该书引言的最后一段文字。也是引言与全书的重要观点。既然我们的工作不是木匠,不是按照特点的流程、工序、标准来生产某种产品,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自然也不是要培养“特定的孩子”。那么我们就应该创造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家庭和学校更加温暖、丰富、自由,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让孩子们不断地在和美好相遇的过程之中发现自我,成长自我。儿童的可能性不是指定出来的,而是探索出来的,寻找出来的,实践出来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够把我们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思维模式去形成与我们保持一致的思想,而是应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世界,在寻找与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和探索自我,丰富和完善自我。孩子的玩耍和游戏也是如此,我们没有必要告诉孩子如何玩,而是应该把玩具交给孩子。他们可能会玩出比我们想象出来的更多的玩法。正像著名的“树洞实验”一样,从未接触过平板电脑的孩子们,完全可以无师自通地玩转复杂的“玩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一件充满着智慧挑战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把学习当做任务,把学习当做强制性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快乐的事情。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包括享受挑战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是学习的重要本质特征。
朱永新:人生的修行,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减法,让生活更美好
朱永新:图画书是念给孩子听的书——对孩子来说,妈妈的声音力量无比
朱永新: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童年——教师是把孩子们带到阅读世界的引路人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